近年來,巢湖市蘇灣鎮(zhèn)緊扣新時代黨員教育要求,聚焦“精準分類、載體賦能、學用轉化”三項發(fā)力點,構建起多層次、立體化的黨員教育體系,為鄉(xiāng)村振興注入強勁“紅色動能”。
精準滴灌分類施教,破解供需錯位難題。立足農村黨員年齡結構多元、需求差異大的實際,創(chuàng)新推行“青紅銀”分類教育途徑,實現(xiàn)教育供給與黨員需求精準匹配。建立“老中青”黨員結對傳幫帶機制,通過理論培訓、崗位鍛煉雙軌培養(yǎng),組織青年黨員參與鄉(xiāng)村振興、基層治理等關鍵崗位實踐。以在職黨員為主體,組建9支“紅色”志愿服務隊,劃分79個網格責任區(qū),常態(tài)化開展人居環(huán)境整治、防汛抗旱等攻堅行動。依托黨群服務中心、“五老議事會”等平臺,吸納36名老黨員參與政策宣傳、矛盾調解,通過“微黨課”“庭院議事會”等形式,讓老黨員經驗優(yōu)勢轉化為治理效能,截至目前,回應化解86個矛盾糾紛,解決32項群眾“急難愁盼”事項。
多維賦能載體創(chuàng)新,打破時空資源壁壘。面對農村黨員教育形式單一、覆蓋不足的困境,蘇灣鎮(zhèn)打造“線上線下雙課堂”,激活教育新生態(tài)。線上整合“安徽先鋒微訊”“學習強國”等平臺資源,下發(fā)《組織生活小提示》,定期推送政策法規(guī)、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等學習清單,確保流動黨員“離鄉(xiāng)不離學”。線下盤活本土紅色資源與實訓基地,打造“立體式”教學場景。依托初心堂、黨性錘煉基地等陣地,開展現(xiàn)場教學,讓組織生活充滿“儀式感”。結合“黨史知識競賽”等趣味活動,通過分享入黨初心、交流讀書感受,強化入黨初心,將黨員教育與文化活動有機融合,讓組織生活更有“歸屬感”。
學用融合實踐礪能,暢通服務群眾末梢。堅持將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發(fā)展實效,構建“學用閉環(huán)”。深入開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組織170余名黨員干部常態(tài)化下沉網格,深入田間地頭、農家院落開展“敲門行動”。通過“民情日記”“心愿清單”等形式,精準掌握群眾在就業(yè)、養(yǎng)老、醫(yī)療、人居環(huán)境等方面的“微心愿”,累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飲水安全、道路修繕、農產品滯銷等生活難題42項,有效架起黨群“連心橋”。依托“鄉(xiāng)村板凳會”“聊天長廊”等開放式議事平臺,由黨員牽頭在田間地頭、村口院落召開網格議事54場,吸引300余人次群眾參與建言,累計收集有效建議38條、共性訴求15個,不斷激活群眾自治力量。